关于建立农村公共基础设施管理长效机制的建议

日期:2020-06-08来源:转载点击:117755 字号: 手机:

扫描微阅读

农村公共基础设施是促进农村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的重要支撑,是乡村全面振兴的重要物质基础。近年来,随着脱贫攻坚、乡村振兴等工作的深入开展,水、电、路、公共文化设施等农村公共基础设施实现了行政村、甚至自然村的全覆盖,但农村公共基础设施管理还存在基层组织和广大群众管护意识不强、日常管理缺失、管护资金投入不足等问题。现就建立农村公共基础设施管理长效机制,提出如下建议:

一是进一步强化资金保障。按照向上级争取一点、部门整合一点,本级财政补助一点、镇村筹措一点的“四个一点”办法,各级财政将农村公共基础设施管护资金列入预算,并积极争取上级资金支持。要加大资金统筹使用力度,将农村通村公路、小型水利、公厕、公共文化设施、体育健身设施等管护资金有效整合使用。村股份经济合作社每年要将一定比例的村集体经济收益列为本村农村公共基础设施管护经费。同时,要积极动员引导群众通过投工投劳等方式筹措管护资金,多渠道、多途径保障农村公共基础设施管护经费所需。

二是进一步加强阵地建设。坚持县市指导、乡镇监督、村实施的原则,进一步加强农村公共基础设施管理组织领导,明确农村公共基础设施产权。各乡镇要成立农村公共基础设施管理所,落实具体工作人员,负责全镇公共基础设施管理工作的监督、考核等工作。

三是进一步优化人员配置。政府有关部门要确定专门机构负责农村公共基础设施管理监督指导工作。社区(村委会)作为农村公共基础设施权属代表,要对村(社区)股份经济合作社管护工作开展情况进行常态化监督,要优先吸纳本村有劳动能力的贫困人口参加,对聘用的管护员公开公示,统筹使用,安排专业组长等,实行一人多岗、多劳多得。按照聘用协议明确管护员职责、权力等内容,积极推行工资绩效考核制度,统一工资标准,逐步提高待遇,稳定管护队伍,有进有出,动态管理。

四是进一步提升服务水平。乡镇村要把提高公共管理服务水平和群众满意度作为根本目标,全面提升管护成效,提供优质公共服务,让群众享有更多获得感。通村公路重点要经常保持路面平整干净整洁,无杂物(草),横坡适度,边坡稳定,排水设施完善、无堵塞;路肩整洁无缺口,路容路貌良好;农村小型水利设施重点要保证管护的工程设施、设备处于良好状态,充分发挥水利工程综合效益;农村公厕重点要保证正常使用,干净卫生,促进群众卫生和生活习惯改善;村卫生室重点要为群众提供基本医疗和基本公共卫生服务;村公共文化设施重点要免费为群众提供图书报刊借阅、文化信息共享等基本文化服务;农村体育健身设施重点要保证正常运行,促进全民健身事业健康发展。

五是进一步加大监督管理。乡镇要定期组织开展业务培训,农业、交通、水务、文广(旅游)、民政、卫健、教体等行业部门要立足行业职能,安排专业技术人员进行培训指导。要加大检查指导力度,及时发现和解决问题。镇、村要建立健全财务制度,规范资金支付程序和手续。同时,要建立工作成效评价机制,定期向村民公开管理情况和管护资金使用情况,广泛接受群众和社会监督,积极听取和吸收农村居民的意见建议,尽最大努力满足群众对公共服务的需求。

六是进一步抓好示范带动。各级党委政府、各职能部门要集中人力、物力、精力,打造一批农村公共基础设施管护典型示范村,建成一批农村公共基础设施管护示范点,发掘一批积极参与农村公共基础设施管护的好经验、好做法。要通过农村公共基础设施管理工作不断探索挖掘绩效考核、资金筹措等精细化管理方法,为整体工作推进提供一批可借鉴、可复制的案例,全面提升脱贫攻坚成效,有效改善农村人居环境,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奠定基础。

                                                            (姚安县政协 荣)

名称:电话:
共0条评论

已关闭